2025年6月18日 星期三

礦物標本之所以為標本

改編至之前發表在Thread的文章

在認識標本之前,得要先了解「標本」的定義。如果你去查字典應該會發現「標本」就是重現某的具體/實體的本質,並且有教學或展示的價值。所以標本之所以為標本就是他可以呈現某些資訊在眾人面前,讓大家知道這樣的礦物有怎麼樣的產狀,如果再深入一點透過該標本了解該產地曾經有過什麼樣的地質事件,標本可以作為一個「證據」讓一些論文中的敘述有實體可以參考,而不再是白紙黑字,有些東西比起用文字敘述,親眼看見會更有感覺。

因此並不是精緻的標本才能叫礦物標本,能夠保存某種礦物以及產狀的東西,能夠傳達一些知識訊息,都可以稱為「標本」。這也就是標本的本質與精神所在。至於標本該不該被處理,這得要看你的標本要呈現出來要表達出來是哪些資訊,比如說你要展示出來是某的地區所產埋在石英內部的螢石,那要處理掉外面的石英就是不可避免。至於一些破損的標本在修復回去也情有可原,畢竟該標本要呈現的是當初晶體原本的樣子,只是說修復過的標本還是得標示是修復過的。

常看到有人把礦物標本簡稱為「礦標」,個人是不建議這樣子稱呼,一般在學術上還是用「標本」稱之比較多,畢竟昆蟲標本也沒有被簡稱為「昆標」,動物標本也沒要被稱為「動標」。

曾經看過某人的部落格提到「礦標究竟是什麼?其實沒有絕對的答案」,但還是建議不要有這樣的觀念,如果是這樣的話「標本」這個詞還有什麼意義,還是就只是作為一個定義曖昧不明的「商稱」而已。在學術上講求名詞的嚴謹和準確性,如果將名詞模糊化混淆視聽是難以被接受的。就是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觀想法,所以論文要的是嚴謹、準確,這樣才會有信度,如果只是打模糊戰,那這個論文出來的結果就會很模糊,完全沒有任何參考價值,寫論文做研究講求的是能夠將正確的資訊完整得傳達給對方,而不是寫詩、創作藝術品讓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解讀。

關於證書與專業程度?上過專業課程真的會增加你對礦的專業程度嗎?

前幾天我在Thread發過一個抱怨文,後來又看到礦友對某網紅分享上某機構課程心得的評論,因為有一些感觸所以就在這邊寫下一點個人的看法

其實就算跟礦物不相關,其他的行業也有類似的現象,就如同有人在PTT上面諷刺某補習班的廣告「之前我在XX上課,現在我在馬路掃落葉,我的專業來自XX」

在這裡我並不是說這些專業課程不好,但是在花大錢去上這些課程的同時,你是否能夠意識到「這些專業課程真的能夠精進自己的程度嗎?」這點因人而異,上專業課程的確能夠讓自己接觸到許多專業知識,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專業課程只是給你一把能夠開啟知識大門的鑰匙而已,更深的知識得靠自己的自發性去精進和累積,而上課所給你的知識你也得要回去慢慢消化,然後反覆複習,否則一段時間之後恐怕也會記不得

因此對我而言檢視一個人的專業並不是只看那個人有沒有拿花錢拿到相關的證照,從分享出來的經驗、對於相關專業領域介紹的遣詞用字中多多少少都可以看得出他的專業在哪裡,花大錢上了這些課程真的有沒有效

我就拿幾個例子:

  • 學了相關的專業課程之後,是否能夠分得清楚哪些不是水晶,哪些是水晶
    (這邊的水晶是指狹義的水晶,也就是顯晶值的石英)
  • 學了相關的專業課程之後,在寫一些介紹水晶或其他礦物是否能夠更得心應手,而不是整片文章都在寫能量相關的,或是網路上的資訊不分青紅皂白抄下來
  • 學了相關的專業課程之後,是否能過輕鬆分辨網路上關於一些水晶或其他礦物的文章的真實性,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

如果光只有拿到證書,上面這三點都沒有做到,就代表你還要把過去學所的東西再三反覆複習,並且不斷地增加新的知識。其實很多東西還是得再三回去複習確認自己寫出來的東西是正確的,要成為專家後天的努力以及學會修正自己錯誤的觀念非常重要

總而言之證書也只是一個文憑而已,證明你有修過這個課程,就如同大學某科系畢業拿到畢業證書一樣。假如拿到文憑又不回去複習精湛自己的專業知識,一段時間又沒複習的話最後肯定是還給老師,最終這些文憑只會變成裝飾用的白紙黑字


2024年8月15日 星期四

在台灣,哪裡有在販賣礦物標本

由於之前的文章已經過時了,所以另外整理一篇,近期販賣礦物標本的礦商也比以前多出許多,以下僅列出個人覺得不錯的礦物賣家。

現在購買礦物標本的途徑也比以前多出許多,除了礦物展外,現在也多出不少礦物市集、賣家直播、IG等等。連網路商店的礦物標本商品也比以前還要多。


台灣幾個比較大型跟礦物相關的展

台北

福爾摩沙礦物博覽會Formosa Mineral Expo
一年一屆主要在3月舉辦,場地在松菸
主要以礦物標本為主軸的礦物展

台灣礦物展 Taiwan Mineral Show
由吳照明寶石教學鑑定中心所主辦的礦物展,也是目前規模比較大歷史比較久的礦物展
一年兩屆,主要在4、11月舉辦,場地固定在富邦國際會議中心 (在過去場地經常換)

台灣珠寶礦物瑰寶展 Taiwan Jewelry & Mineral Fair
由TGI台灣寶石學院暨鑑定所所主辦的展覽,東西比較多元有寶石、雕件等等,相對礦物標本為主的商家就少一點
一年兩屆,場地固定華南銀行總行大樓3樓。

水美園 Agaric Garden
較為多元主題的展覽,主打植栽/昆蟲/爬蟲/礦石,因為礦石的部分有不少賣礦物標本的店家,所以也放進來介紹
一年兩屆,場地固定在花博爭豔館

高雄

磊金展 kaohsiung Legend Fair
目前高雄少數的跟礦物相關的展覽,以礦物、寶石、化石、金工為主題的展覽


推薦的礦物商家

這邊以我所認知不錯的商家為主,賣家除了會跟資深礦物玩家指教外,也對礦物有一定的認識,不特別強調礦物功效。

1. 石探紀STONEXP
由茶包所經營的商家,原為網路商店,後來在高雄市中央公園開設實體店面,工作室位於高雄,前身為「茶包小舖」後來怕被誤會所以改名叫「石探紀」。該商店除了礦物外,還有賣化石等物品,其網站也會友一些礦物的資訊,主打小型精緻的標本

2.晶鎮
主要以礦物標本為主,實體店家位於宜蘭,有非公開社團提供礦物標本訂購,價格非常親民。幾乎每個大型礦物展都會去擺攤

3.晶遇良緣
由傑比經營網路商店,工作室位於台北,主要以販售精緻礦物標本,通常物品會在下午7點半上架。同樣大型礦物展都會去擺攤

4. ViN 晶礦
由Judy的商家,經常在建國玉市擺攤。同樣有一些特殊標本以及一些經典的礦物標本。

5. 誠石
由杜大經營的商家,原名John's 礦坑,標本主要以特殊礦物或雙晶礦物為主軸,經常在建國玉市擺攤

6. 礦物獵人【Minerals Hunter】
主攻一些特殊或精緻一點的礦物標本,價格也算親民,中國的礦物標本比較多,老闆經常往來一些礦區,人也不錯

7.晶奇再起
主攻納米比亞的礦物標本,水晶和螢石的部分比較多。還會有一些當地的經典礦物。特殊礦物相對比較少

8.Lithos Minerals
主攻歐洲礦物標本,礦物種類算多元,偏向中型較為精緻標本


更新履歷

2024.08 刪除8家,新增3家




2024年7月14日 星期日

為什麼只聽信謠言而不去聽信人家查證的結果呢?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有一句話「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當然我也可以說「盡信mindat,則不如無mindat」。
這幾句話的意思本來就是說不要太過拘泥於書上所刊載的東西,同理也可以用到mindat上。對於礦物相關的資訊來說mindat已經算是正確性很高的了,然而裡面難免還是會有一點錯誤在,因此在某些場合中本來就沒有必要過於拘泥或去鑽牛角尖。科學本來就是一個進步的過程,從原本錯誤百出的言論,經過一堆推翻和修正,才成為現在的樣貌。

然而就是有一些人更喜歡拘泥於那些早以被證明本身是「錯誤」的言論。他們的理由是科學的東西本來就有很多錯誤的東西,過一段時間就會被推翻。但是這看似有道理的言論,說實在這在邏輯上有個基本上的錯誤。首先他們並不知道很多資訊從發表到最後寫道教科書上可是經過很多考驗的,再者現在資訊比以前發達很多,有許多最近才知道的新資訊還是幾年前發表的論文。假如說這個論點真的非常的可疑那就一定會有相關人士提出來。

因為查證很難,所以所有的東西都未必是正確的?

假如整個科學就如他們所說的,沒有去查證,只聽從說話大聲的,那麼也不會發展成現在這樣子,很多科學上的非主流論點也是經過一再檢視之後最終成了主流論點。胡適曾經說過一句話「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你可以大膽去假設某些東西是錯誤的,然後再去求證,這點沒有任何問題,但是事情總是不會那麼順遂,你要證明某些東西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往往很難找到「證據」。即使拿到證據也未必是對的,於是這種言論就變成拿去攻擊對方的論點。我就算拿了有權威人士寫出來的論文解釋,他們會回應我這樣的論點未必是對的,我拿了精密儀器出來的結果給他們看,他們會回應儀器出來的結果未必是準確的。更誇張的是拿一些本身是天經地義的東西來亂扯「你手上拿的『水晶』可能不是『水晶』」,要玩這種幼稚的文字定義遊戲大可不必。

總歸一句,文字遊戲

但是他們並沒有了解一點,很多東西都是有經過很多地質學者檢視下經過考驗的言論,現在相關的學說發展也已經有相當的歷史了,並不是幾個人說了就算了,況且這些言論都是建議在許許多多嚴謹的定義和標準之下。如果拿掉這些定義和標準,當然許多東西就不會成立,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專有名詞都一定要有嚴謹的定義,就如同玩遊戲須要有遊戲規則。最後變成只是在玩沒有遊戲規則的「文字遊戲」罷了,如果只是玩這樣的文字遊戲就真的沒有非常意義。要跟人家辯這種東西,不如回去多看相關書籍文獻,要不然發表個論文讓那些專家學者們可以信服。說個難聽的話「你連相關的基礎知識都沒有,你哪根蔥,要玩這樣幼稚的遊戲,那些專家學者根本沒有空鳥你。」

為什麼總是會有礦石「盤子

就如我過去所說,學者的目的是追求真理,礦商的目的是如何把貨品賣出去,兩者的目的非常不一樣,因此商業名稱和學術名稱往往會有很大的區別在,有不少東西往往會冠上商稱而加以炒作或讓價格變得更高,因此在購買時就會有一種心理作用,覺得自己買到「真正的(商稱)」非常得厲害。假如有專家學者把這樣的東西還原到它原本的樣子時,就會讓某些人感覺特別的「普通」好像被說得非常沒有價值。因此不知道是自尊心還是面子作祟就會開始攻擊這些學者亂說話、亂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事情都不太想說的原因,「有夢最美,夢裡什麼都有」,還是不要破壞他們的美夢比較好,另外一個原因則是擋人財路,有些言論說了反而壞了那些礦商的生意。
就如茶包之前部落格的一句話「誤信一些以訛傳訛的『知識』,自以為懂了就去闖江湖,結果變成一知半解的羔羊任人宰殺」。

2022年10月5日 星期三

關於礦物、寶石價格以及價值的迷思

因為有時候會看到有人特別去吹捧某些東西的價格,所以就寫了這一篇供參考

購買礦物飾品、原礦,除了外觀好看外,有一些人會意它的價值,然而價值是一個很主觀的東西,每個人心理給的價格都不一樣。

幾個觀念

  1. 價格高的東西並不等於完全天然,或沒經過處理、改色。

  2. 每個人眼光不同,同樣的物件在不同廠商眼中的價格是不一樣的

  3. 在沒有成交之前你所看到的價格都是假的,真正賣得出去的才是真價格

  4. 店家賣的東西除了東西本身的價值外,還帶有店家經營成本以及商譽、店家給予的保證,因此有的店家有藉口賣得比較貴

所以你認為價值高的東西在其他的人眼裡未必有到那個價值。想像一下假設這個物品是你在販賣,你開了這樣的價格,會有多少人跟你購買,假如沒有或需要擺很長的時間才賣得出去,那就表示這個物品其實還沒有完全到這樣的價值,況且時間就是看不到的成本,嚴重的話還會影響到店家資金周轉的問題。

逛了幾年的礦物展,看過幾個攤位同樣的物品擺了2~3年還是沒有賣出去。有些物件本來就不容易轉手,價格開得越高相對轉手難度也會越高。況且如果是在急著換現金的當下,價格肯定不會很漂亮,有的甚至打到一折。

最後看到價格高的東西(20000起跳的)請停看聽。

  1. 這個東西礦商說稀有,但真的很稀有嗎? 有任何可靠的證據來證明真的很稀有?

  2. 產地等相關的資料可以查詢嗎? 一個能夠經過考驗的東西,必要資訊應該會是透明的。不然憑什麼賣到這樣的價格

  3. 有公信力高的機構開立的證書可以參考嗎?
    證書的目的就是將物品還原到它的本質,給消費得做為價值評估的參考,而不是拿來證明價格應當就是那樣子。

  4. 多看一下同價位的品項,它們之間有哪些特點,到底差在哪裡。

不要盲目追求價格,不要衝動消費,不要輕易信任來歷不明的資訊,靜下心理性思考。
這樣子你可以省下很多錢,付更少的學費買到真正厲害的真品。

2021年7月18日 星期日

關於商稱「超七」水晶的迷失和謠言,裡面的包裹體礦物真的是黃磷鐵礦、纖維礦? 實際上是針鐵礦、赤鐵礦

對於有接觸過水晶的人,「超七」這個名詞不難聽見,不少商家愛用,以商家的觀點來說這個名稱非常簡短有力又很夢幻,但是對於學者來說並不這麼認為,只覺得是沒有必要的名稱,在做研究也不會特別使用,甚至有人覺得可能成為商人炒作價格的手法而對這個名詞反感。如果你送鑑定所,鑑定所開的證書中只會把「超七」寫在備註欄中並註解說是商業名稱而不會寫在正式名稱中,畢竟商業名詞本來沒有嚴謹的規定很難作為研究、鑑定使用,不過可以歸納得出來只要水晶呈現多色並含有一些片狀絲狀內含物者都可能被稱為超七,而這一種產狀的水晶多數來自巴西。

名稱的由來很難去考證,一種說法是可能是新時代宗教人士給於的命名,另一種說則是來自家拿大的彩券名稱(參見mindat),在英文中也有Melody's Stone的別稱。常見說法則是說裡面有七種礦物(紫水晶、茶晶、白水晶、黃磷鐵礦、針鐵礦、纖維礦、金紅石),不過這說法非常的牽強且不正確,首先 紫水晶、茶晶、白水晶 只是因石英(Quartz)所含的雜質或一些金屬離子導致呈現的顏色不同,因此只能算一種礦物「石英」,再者水晶的包裹體中出現黃磷鐵礦(Cacoxenite)、纖維礦(Lepidocrocite)非常罕見,因此要說內含物有黃磷鐵礦、纖維礦並不正確,被認為黃磷鐵礦、纖維礦的礦物實際上是針鐵礦(Goethite)和赤鐵礦(Hematite),這部分詳細可以參考地質學家Niedermayr和Hyrsl的著作Magic World: Inclusions in Quartz探討水晶內含物的書本。根據Mindat的討論其實在巴西當地,很早就有黃磷鐵礦的說法,直到後來研究才發現根本不是黃磷鐵礦而是針鐵礦。

另外紫水晶內包針鐵礦在台灣也有另一個稱呼叫「紫鈦」,不過筆者建議這說法請少用,因為裡面根本沒有鈦。原本「鈦晶」的鈦本來指金紅石,因為金紅石的化學是為二氧化鈦,而金紅石常常以長柱狀、針狀的晶體出現,因此開始有礦商把凡是內包柱狀、針狀晶體的水晶都稱為「X鈦」,但這種做法很容易誤導不懂的人,畢竟不是每個水晶內包的柱狀、針狀晶體都是金紅石,也有可能是黑電氣石。


延伸閱讀:

Melody's Stone (Mindat):https://www.mindat.org/min-11488.html

Amethyst inclusions:https://www.mindat.org/mesg-144994.html

Lepidocrocite in Quartz:https://www.mindat.org/mesg-161112.html


2019年5月29日 星期三

關於龍紋石的迷思與謠言

原文出處已不可考,但經常被轉貼,曾經被人家貼到維基百科上,後來因內容來源無根據而遭刪除。

以地質學上的觀點來看龍紋石在地質學上算是沉積岩中的「黃鐵礦結核」,有時候會出現球狀的結構,這部份可以參考地質知識服務網,在台灣黃鐵礦算是常見礦物,而在國外也有機會發現他們的蹤跡,之前看過在FB上有人拿龍紋石的樣本分析,數據明顯可以看出是黃鐵礦(但是貼文的人似乎看不懂分析結果)。

然而在網站上有很多關於「龍紋石」的誤導性文章,除了內容不知所云、錯誤百出外,大多強調「龍紋石」的「珍貴」與「價值」等等(畢竟是為了拿來賣錢)。由於相關研究甚少,要談「珍貴」這點言之過早。更慘的是台灣的「霉體」在製作相關的報導時也不多加查證,除了業者的言詞外,沒有諮詢相關領域專家的意見。因此要了解「龍紋石」的真面目實在很困難。

目前網站上常流傳的文章內文大概事是這樣
龍紋石乃台灣特有礦產,其原石顏色以青銅色居多,主因為內含豐富的銅礦物,以及多種各樣的礦物質。 經過長年風化氧化則產生青銅器特有的青銅色。龍紋石的平均硬度約5.5-6。 龍紋石的產地,台灣,因為地楚於太平洋火山帶上,在過去的歷史中,常有地熱運動和火山運動。 地熱運動帶給台灣土地板塊經過高熱高壓的推擠,多樣的礦石也有此而生。 例如:花蓮特有的大理石、貓眼石,也是其中一例。 當地熱運動造成的推擠轉為造山運動時,原礦脈由地底深層隨著造山運動被翻推而出,隨著地層持續被推升,而轉為蘊藏在台灣當今的高山上,也就是台灣今天的主要山群,「中央山脈」北三段。 龍紋石的特點就是金、玉、石與共。 石質的部分經琢磨後,可產生出,深綠,棕紅,深橙的美麗色澤。 金屬的部分經琢磨後,可產生出鈦銀,金銅等色。 玉質的部分經琢磨後,可產生出翠綠,乳白、琥珀等色。 因為金屬在經過琢磨後,可展現不同的金屬線條與石玉鑲嵌,閃閃發亮,顧稱龍紋。 龍紋石之名,乃來自於此。

從文中可以看到不少問題之處,除了將不相關的東西扯進去外,也有許多誤導大眾的地方。
1.龍紋石乃台灣特有礦產
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龍紋石僅產於台灣,類似的東西是否國外可以找到?很難說,但個人覺得有機會找到,畢竟沉積岩中的黃鐵礦結核不是非常罕見的東西。

2.其原石顏色以青銅色居多,主因為內含豐富的銅礦物
在自然環境中黃鐵礦容易受到風化作用而氧化成氧化鐵(尤其是在潮濕的環境抵下),加上各地產的標本會因會岩性不同而有所不同,而目前沒有任何證據指出龍紋石有含大量的銅,即使之前有人化驗出來的數據之中也顯示含銅量很少(少到可以忽略的程度),加上龍紋石的性質跟黃銅礦差很多
(或許
的價值比鐵高,所以才會有人說含有豐富的銅礦物,但實際上還比較多的反而是鐵)


3.龍紋石的平均硬度約5.5-6。
黃鐵礦硬度約6-6.5。(黃銅礦則為3.5-4相對較軟,如果有含銅的話怎麼可能會到5.5~6呢)

4.龍紋石的產地,台灣,因為地楚於太平洋火山帶上,在過去的歷史中,常有地熱運動和火山運動。 地熱運動帶給台灣土地板塊經過高熱高壓的推擠,多樣的礦石也有此而生。 例如:花蓮特有的大理石、貓眼石,也是其中一例。當地熱運動造成的推擠轉為造山運動時,原礦脈由地底深層隨著造山運動被翻推而出,隨著地層持續被推升,而轉為蘊藏在台灣當今的高山上,也就是台灣今天的主要山群,「中央山脈」北三段。
這段跟龍紋石的形成完全沒有任何關聯,通篇不知所云,只是加進來充字數的。再者花蓮的大理石跟火山也沒直接的關聯。

5.龍紋石的特點就是金、玉、石與共。 石質的部分經琢磨後,可產生出,深綠,棕紅,深橙的美麗色澤。 金屬的部分經琢磨後,可產生出鈦銀,金銅等色。 玉質的部分經琢磨後,可產生出翠綠,乳白、琥珀等色。 因為金屬在經過琢磨後,可展現不同的金屬線條與石玉鑲嵌,閃閃發亮,顧稱龍紋。 龍紋石之名,乃來自於此。
雅石家的觀點,大多是透過其外觀做描述,並加一些形容詞大做文章。
目前根據某中小學的科展得知「金
」的部分主要是指黃鐵礦為主的硫化物結核,「玉」為脈狀石英(石英算是砂岩/泥岩中常見的礦物,甚至還會填充在裂開的縫隙中)不過有些龍紋石根本有沒有白色的脈狀石英,「石」則是指黑色砂岩的部分。


後記:
到目前為止在台灣對於「龍紋石」相關的學術文獻不多,也沒特別的研究。對於地質學來說可以算是一個有趣的研究主題。
(有些地方的黃鐵礦產狀還可以看到明顯的細小正方體晶體排列在一起,而雅石家則稱此為「角金」品項的龍紋石),如果黃鐵礦的晶體分佈更多的話有些人會俗稱「砂金」。

結核狀構造的其中一個形成方式之一就是由生物殼體形成的,所以說龍紋石有可能是沉積在頁岩中生物殼體被黃鐵礦取代後形成而成的,不過這只是個人推測而已,真實情況還是得實際去調查。如果有去過野柳、金瓜石有機會可以看到被黃鐵礦取代的生物殼體(像是螃蟹海膽化石)。

近期有見到某中小學的科展對龍紋石有相關的研究,可惜被網站上的文章誤導,最終導致整個科展的研究方向和觀念出現偏差,最後出來的結論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不然如果後面有地質被背景的專業人士指導,或許可以讓整個科展作得更好。

補充 因為留言功能出問題所以我改文章

回應讀者Sean的留言「不是沉积岩。沉积岩会有很明显的层理。这种黑色页岩应该是火山灰。所以形成原因是火山喷发,堆积。没有经过水。硫化铁则是火山喷发的火星渣子。」
建議多去看看凝灰岩標本長怎麼樣子,以及觀察一下有凝灰岩出露的地層又長怎麼樣子。一般地質學家不會用「火山灰」來稱已從火山噴出來的碎屑所堆積出來的岩石,而是「凝灰岩(Tuff)」。

1. 顆粒比較細的粉砂岩、泥岩、頁岩顏色通常偏深(並非完全都是),再者沉積岩也不一定會有明顯的層理。

2. 凝灰岩一般比較鬆散,裡面不太會有這樣大塊結合狀的黃鐵礦出現,也不會常常是黑色這麼密實的岩石。如果凝灰岩中帶有礦物晶體比較常見的大概會是黑色的輝石、角閃石之類的斑晶。再者凝灰岩顏色很多變。

3. 目前台灣發現俗稱龍紋石這種產狀的岩石產地附近並沒有凝灰岩分布 (那麼就不會有火山灰)

4. 火山灰在堆積形成凝灰岩有的也是會有層理的,光憑層理這個因素作為依據是有問題的,建議多看看外面有凝灰岩出露的岩層

5.學術上不會用火星渣子這樣的名詞,從火山噴出來的碎屑一般稱為火山碎屑或火山灰,再大一點的叫火山礫。噴發出來的東西經過堆堆積壓密之後形成凝灰岩或火山角礫岩。

最後
不要看到黑色的東西就說是從火山噴出來的...我知道鐵鎂質含量高的火成岩顏色都很深,但是噴出岩絕對不會永遠都像玄武岩那樣都是深色的,如果你看過流紋岩就不會這麼思考了。